作者: 霍 霖
淮河之滨,大别山北麓,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的地方---罗山,那是我的家乡。我生于斯长于斯,罗山有我童年的懵懂和无知,也有我成长的甜蜜与温馨,我的少年岁月,我的脉脉温情伴随着家乡这片常年无语的黄土地,永放着生的消息。
罗山的山美。罗山南部大别山北麓的余脉有一座山叫灵山。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山之所以灵,那是因为其上有一座千年古刹灵山寺,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兵败路过于此,看此处山势俊美,便留于此修身养性,待机勃发,后走出灵山成就一代伟业。
罗山的水美。淮河从我的家乡北部流过,她蜿蜒曲折流淌万年,她是罗山的母亲河,她用她甘甜的乳汁,无私地哺育罗山儿女,每当我听到“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首歌,我就会说那是我的家乡罗山。每年阳春三月,淮河两岸树木葱郁杨柳依依,堤岸上油菜花金黄一片,还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油油的麦田。布谷鸟叫的时候,田野里到处都是泡田插秧辛劳耕耘的身影。
罗山的人更美。“喂,罗主任么?我是丁贤琴,我当家的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证件和巨额现金……”,罗山县周党镇吊桥村村民胡春会、丁贤琴夫妻俩冒雨来到村部,把他人丢失的物品当着村罗主任的面交给失主。失主杨某要感谢夫妻俩,但是被拒绝了,虽然胡春会、丁贤琴夫妻俩是贫困户且身患疾病生活困难急需用钱,但是老两口的一句话却感人至深:“我就算拿了这笔钱,也发不了财,良心也会不安。我们家享受党和国家这么多的扶贫政策,党和国家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拉了我们一把,我们应该学会感恩”。这就是淳朴的罗山人民,这就是善良的罗山人民。感受榜样力量,展现人间大爱,改革开放以来罗山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道德模范、罗山好人、最美志愿者,善良的罗山人是我们罗山人的骄傲。
罗山也是一块红色的沃土。 1934年秋,红二十五军由何家冲出发长征,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何家冲有一个英雄的老奶奶,当年红二十五军走后,留在何家冲一个山洞里养伤的红军战士不幸被反动派抓住,当时被抓的有很多人,敌人为了分辨谁是红军,就让老百姓认领自己的亲人。当时何老奶奶亲生儿子也在被抓人里面,为了解救红军,何老奶奶领走了红军伤员而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让反动派确信红军伤员是自己的儿子,宁愿反动派挖去了自己的双眼来证明。寒冬过去,春回大地,映山红开遍了大别山,已经成为共和国将军的红军战士回到何家冲寻找何老奶奶让她去大城市安度晚年,可是何老奶奶却选择了留在大别山,留在这片红色的土地,因为故土里有她的根。这就是大别山人和红军的鱼水情谊。
家乡的天是那么的蔚蓝,家乡的山是那么的雄伟,家乡的水是那么的轻柔,天的抚慰,水的的亲吻,山的拥抱如母亲一样是我一生的避风港,我爱我的家乡罗山。